另一方面,伴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手机病毒的传播渠道、范围、速度都将呈现出几何级的递增,所带来的後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当我们在为产业的高速发展叫好的时候,更需要清楚、冷静地看到发展背後隐藏的高安全风险。
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
除了意识层面,对於尚处於导入期的手机安全市场来说,市场层面的推动也显得有些乏力。
导致这种“乏力”的根本原因是移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的不成熟。顾名思义,手机安全是为移动网络应用提供安全保护,因此只有在移动互联网其他应用取得较好发展,并且用户对於手机安全性的认知有了较大提升後,才能得到快速的推广。而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的体系还未形成,安全软件和应用之间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并不像传统互联网那麽紧密,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还处在初级阶段,更别说手机安全这个“衍生物”了。
手机安全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则是造成市场推动乏力的直接原因。市场是要向经济效益看齐的,一方面,手机杀毒一直没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需求的缺乏注定了前向付费无法被用户广泛接受。另一方面,用户基础的缺乏,再加上手机杀毒无法像手机视频等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那样,能够为广告提供一个完美的呈现方式,让其目前想要通过广告等後向收费模式获得收益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而没有可行的收费模式便摆脱不了“烧钱”的尴尬,因此,尽管近日手机杀毒软件企业网秦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仍然没有吸引到资本层面的广泛关注,推动力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有积累,比如360手机卫士的市场运作还是依靠360安全中心。
对策: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果我们回头看看传统互联网与病毒的“斗争史”,其中积累的许多经验都可以复制到手机安全的保护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企业、第三方的共同努力。
像传统互联网软件杀毒企业那样把杀毒软件绑定在个人电脑上,手机杀毒企业能否效仿这一点把杀毒软件免费预置在手机里?而移动通信运营企业是不是能加大其应用商店对手机杀毒软件的推广,让用户通过安全的渠道获得这类应用?
除了发布提醒用户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第三方机构还通过搭建互联网病毒共享平台,比如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发布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网络安全第三方机构是否也能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这样的平台?
对於传统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政府和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於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30多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那麽能否针对手机安全的具体特点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