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三、政策法规约束
由于信息安全事件频发,我国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于2007年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简称“43号文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重点就在于内网安全措施的建设和落实,它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高度出发,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要求;而内网安全则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技术实现,也是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以,随着等级保护制度的推行,内网安全必然会被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塞班斯法案、特定行业的特定法律法规在内网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这必然会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把目光投向“内网安全”。
可以说,用户的“需求”给内网安全市场注入了足够的发展动力。那么,这些需求包括哪些?
需求一、策略统一实施
很多内网安全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安全策略,而是因为这些策略没有被很好地贯彻实施。尤其对庞大的网络而言,要想保证安全策略的正确执行,并在问题发生后快速、统一地部署应对措施,其工作量绝对不是“人力”能完成的。一旦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安全“短板”就由此产生。
需求二、应用准确掌握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各种网络应用也分批进入企业内网,怎样才能让这些应用遵纪守法,而不带来新的安全威胁?而且,很多特定领域都会有专属的应用,如何避免这些非常规应用成为安全防护的“盲点”?
需求三、管好每一个人
内网中的“人”才是最大的危险源。他们的很多有意、无意的操作都可能给整个安全防护体系造成致命的打击。如何制止“人”做危险动作?如何让“人”遵纪守法?
需求四、系统加固能力
“终端”因为防护能力较弱,经常会成为病毒或黑客攻陷企业内网的“跳板”,加固系统,无疑会让安全体系更加牢固。然而,面对成百上千的设备,面对不同的操作系统,面对装有不同安全软件的机器,如何把每一个“终端”加固到位?
需求五、统计分析能力
很多重大的安全问题出现之前都会有“异常”,例如频繁的报警、失控的安全防护软件,怎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这些“异常”,并智能地分析出问题所在,将损失降到最低?
……
每一个企业的网络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跑在上面的应用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最不确定的“人”的操作,这让内网安全问题异常复杂,必须借助专门的产品或方案才能解决问题。
不可否认,相对于边界安全建设,内网安全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市场运作,还是用户需求,都有很多不尽明朗的地方,这无疑给整个内网安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阻碍一、缺乏统一标准
长久以来,“内网安全”市场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每一个号称能够解决内网安全问题的厂商都依照自己的“能”与“不能”去给内网安全下定义,这就导致“内网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混乱,用户也越来越迷惘。
目前看,“内网安全”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原因很简单,“内网安全”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内容本来就太多,各个内网安全厂商又各自为政,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下定义,又很难彼此说服,自然得不出明确的定义。
怎样才能够让“内网安全”不再是迷雾一团?
阻碍二、意识误区严重
尽管人们普遍意识到绝大部分安全风险来自内网,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规划,更多的用户依然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病急乱投医。
目前来看,除了电信、金融等高端领域,或者政府、军工等特定行业,大部分用户都没有完整的内网安全意识,对“内网安全”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例如:客户端由于通常不会存放重要数据,即便发生问题也不会对业务造成多大影响,所以没必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内网安全,做好防病毒、防黑客和查缺补漏工作就足够了;内网安全可以靠单一的产品解决问题,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这些误区的存在,恰恰说明了用户还没有准确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
如何让用户提前理解这份他根本承受不起的“痛”?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