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不要往背后刺什么英文啊上帝啊什么的,要刺你也要刺个“精忠报国”!
三\《风声》之SM式革命
风声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话鞭辟,搞国内革命如此,搞民族独立革命也是如此——《风声》的抗日战争背景当然也是一场民族独立革命运动。
于是在《风声》里看到了大量的SM式暴力,我毫不怀疑此片在政治上的正确,但是充斥银幕的血腥让我难以释怀——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不过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女一号周迅被迫骑跨在一根粗大的麻绳上让人拉着来回摩擦——然后便是那里汩汩涌出血水(当然没有直接拍摄)。
麦家自己改编了自己的小说,原著我没看过,单从影片来看,SM味十足。我甚至把《风声》看作中国版的《无耻混蛋》——顶了一个“政治正确”的名头,便开始大开杀戒。当然本片的技术含量勿庸置疑:当一群人被带到古堡状的建筑物接受甄别时,我立马想起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本格味十足的推理气息扑面而来。须知现在的国内电影往往流于奇观画面的展示,演员一露脸观众就猜得出谁是坏蛋,《风声》却要实打实的在智力游戏上做文章,可见还是有两把金刚钻的。
可惜人物死得太快,按我的设想,拖到最后几个人都在,然后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空里让剧情爆发到高潮,揭发出“老鬼”的真实身份,再来一个善恶大对决,岂不快哉?可惜到接近九十分钟时,周迅对李冰冰来了番真情告白,我就知道春光乍泻了。当然最后肯定会通过人物对白把整个迷局明白无误的交待给观众,不然还不太适应推理片的中国观众会一头雾水的走出影院,这对电影的口碑宣传犹为不利——果然张涵予承担起了这个职责,而最后的包袱在于:张本人就是周迅的上司“老枪”。
这就有点故弄玄虚了,可劲往玄上造,还不如把王志文饰演的汪伪特务处长编成“老枪”。而周迅借尸体传递消息的说法也有点靠不住(日本鬼子不会焚尸灭迹?);至于张涵予通过哼唱戏曲来传递信息,操作性也很成问题(人都被折腾昏了还能边哼边掌握曲调的细微变化?);整部《风声》看下来,其实主要还是在拿摩尔斯电码说事——这东西,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有些可惜。要是我,就把日军通过家人逼迫周迅就范的一幕编成传递情报的过程——周美女早就料到了敌人会拿家人威胁她,就在她跟母亲通话的一瞬间,她通过暗语传递了信息:在整部《风声》中,这是情报员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路。而张涵予的角色,则可以编成中统情报员,国共两党的情报员起先互不知晓,然后在对日斗争中巧妙的结成联盟,最后我党情报员牺牲、助国民党情报员送出情报。最后再加个引子,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前国民党中统情报员来到大陆,给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扫墓……
当然拍成这样,《风声》已经是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事实证明,主要依靠大陆演员也能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类型片(苏有朋饰演的男妾也很出彩)。而已经久违了的谍战题材重回大陆观众视野,这本身也是国产电影强势复苏的一个迹象——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的电影票房勃起了,但影片的文化价值似乎有些阳痿。须知我们国家是没有分级制的,《风声》还赶在六十年大庆的当口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孩子们看这样的影片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放在MPAA那里,《风声》至少是个R级的!
自从Lust, Caution被禁后,身体与革命的关系不再被国内电影艺术家们广泛讨论,不过《风声》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本。当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剥光李冰冰的衣服时(这又是个少儿不宜的场景),他说,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敌人。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出现了福柯再世的恍惚:身体与革命的后结构主义关系,竟被一个日寇先知般的一语道破。革命需要暴力,革命也需要革命者的身体,所以,SM式的酷刑才是对付革命者的最好办法——而对女性来说,性权力的沦丧变成了身体主权丧失时的副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鬼”,无非是一个保全了晚节的王佳芝罢了。
(南方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风声》影评的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这部电影如何,还要留待更多的观众去品评,你说呢?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