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是第一个原因, 雅虎的历史,相信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了,雅虎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在互联网的早期年代,创立了免费的模式,这一模式,对浏览器成为Web应用的平台有很大的助力。雅虎即使不是最早的商业网站,但也是在互联网革命开始的早期最有影响的网站。
免费对早期Web应用是个催化剂,极大地加速了Web 应用(网站)的普及。 第二个原因,是, 在九十年代早期到中期,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和强大,人们利用现成的浏览器作为平台开发Web应用,远比自己开发Native App的成本小的多,维护成本和升级成本也低得多。
当然,免费是可能由于一开始雅虎 的创始人就把互联网当成新媒体有关,媒体的主要收入模式之一是广告,而广告的价值来源是海量观众/受众,所以流量一开始就是雅虎的关注点,所谓“眼球”是也。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对内容收费,做大的速度就会慢很多,而且创业公司绝对做不过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的内容储备,是创业公司望尘莫及的。所以用免费的模式,迅速吸引“眼球”就成了最好选择。 这是雅虎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也是后来导致其被后起之秀谷歌和脸书所超越的一个诱因。
互联网有媒体的特征,但绝对不是媒体,就像QQ可用来聊天,但QQ决不是电话一样。也许,当雅虎请来一个传统媒体的老人来做CEO时,它后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不过,我看好现在的美女CEO,她把雅虎重新定义为技术公司,这样才可能使其重新焕发创造活力。免费,这至今仍是互联网的重要力量之一,将来也不例外。但同时,收费的内容和服务业已开始为用户接受,这也和付款越来越容易相关。
5 为什么是Web?
浏览器作为HTML的平台,正式因为HTML的以上特征,Web才主宰了时代的互联网应用。这和另一个因素也有关,即用户体验, 虽然Web界面的用户体验不如Native APP,但由于Web是新鲜事物,人们容易接受其不足的地方。但Web应用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更主要的原因是:
a. 对于用户,如果每个站点都是一个Native App, 那么用户就要安装大量app在电脑上。
b. 对于开发者,如果采用Native App,要考虑不同的平台,开发成本更高,事实上,许多公司的内部应用从Native App演变到Web App,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开发者对Web App也要考虑不同浏览器之间的差异,但对这样的付出要小得多,因为浏览器是基于HTML和HTTP标准和协议的。
c. 当Native App升级时, 用户就要升级安装,而开发者更是痛苦,因为要考虑不同的平台。
d. Web App基本都是免费,但仍然可以找到营收模式,但如果是Native App,由于安装在用户的PC上,除了收费下载,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收费模式,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收费模式比免费模式也让用户多了许多麻烦和担忧。除非用户觉得特别必要,收费模式在互联网革命早期,是很难行得通的。
二 新时代的互联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Web App似乎一下失去了光彩。这是因为:
首先, HTML4.0 是2000年前就发布的,在那个时代,基本还是拨号上网,从那以后,有几点大的技术进展, 一是宽带开始普及,由此而催生了视频应用,二是所谓Web2.0的兴起(包括博客应用等),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基于HTML4.0的浏览器明显不适用于新时代。因为它缺乏以下特点:
1. 没有对视频的支持
2. 没有基于地理信息的接口(无法开发基于Web的地理信息服务)
3. 对数据元素(文字,图像等)的操作支持不够丰富强大(影响手机Web游戏体验)
4. 没有其他常用的应用接口(比如摄影,录像等)
其次,移动互联网,目前是智能手机唱主角,它与电脑不同的地方有三点:1. 小 (不仅体积小,更关键的是屏幕小)2. “轻”- 与台式机相比,它的硬件处理能力是“轻”量级的 3. “窄” – 带宽窄,即使4G技术,由于用手机上网的地方,通常是人多密集的地方,带宽资源是公用的,所以其带宽仍然受控于环境。显然,小屏幕限制了原来大行其道的免费模式,因为商家或开发者很难通过广告创造营收。开发者必须另辟渠道,才能找到收入模式,否则难以存活。
2008年,苹果应用商店的开放,给众多的开发者一个盈利渠道, 另外,移动终端不够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带宽的限制(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没有盈利的好方法,再加上新的HTML5.0 迟迟不能定稿(HTML4.0 不支持地理信息接口是致命的缺陷),导致了这几年Native App统治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Native App 具备PC传统软件的一切缺点,而它的优势 - 用户体验,却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丧失。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
不久前,看到报道说三星公司5G技术可以达到一秒钟下载一部电影,但5G的应用,可能要到2020年了。 近几年内,人们还是受困于带宽问题。智能手机的这几个特点,加上HTML4的固有缺陷,再加上苹果公司“乔老爷”的天才产品设计和苹果应用商店的兴起,导致这几年App大行其道,这才有了本文开始提到的连线(Wired)的那篇文章,但那篇文章中把Twitter和发FaceBook看成是 Native App,纯粹是拉郎配。由于其屏幕小, 现在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除了游戏就是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模式,而原来最重要的广告模式,用武之地却非常有限。所以导致移动互联网赚吆喝够多,赚钱却有限的尴尬局面。 移动终端,最能满足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的需要,所以小型游戏很流行。
三 App的天生罩门
尽管App这几年纵横江湖,睥睨天下,但它许多天生的弱点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我相信,这也是将导致它必然衰落的根源。
首先, 手机与电脑不同,我们可以不把许多个人敏感信息放在电脑上,但却很难不放在手机上,因此,安全性对于手机,比对于电脑还重要。Native App的安全性是个双面仞,一方面,从技术架构上来说, Native App可以做到比Web App更安全,但从现实的角度看,Native App最危险的地方在于,用户很难判断心怀不轨的人所开发的恶意程序。所以,Native App无法解决用户的安全顾虑,但由于Web浏览器采用沙堆模型,Web App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再看下面:
1. Native App大问题是,它不像Web,即不是跨平台的,也不是标准的,为开发带来许多额外的成本。很多iPhone用户必选翻墙才能安装一应用,则说明,封闭而不开放系统的弱点。一个封闭的物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动向熵(混乱)最大化发展,这样的信息系统也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2. 通过云端的帮助,带宽的问题在Web应用上可以得到相当的缓解。
3. 还有就是,用户需要的是功能,而App却要求先下载安装,用户多了一道手续,更重要的是,有时用户有时要比较相似的产品,一下载安装不仅对用户是个负担,对硬件资源有限的移动终端,也是个负担。还有就是,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偶尔也需要,比如,一年用户如果只用一两次的功能,用户也得安装,App升级,用户也必须跟着升级等等,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Native App显然有自己不可弥补的缺陷,无论从开发者, 还是从使用者的角度看, 维护成本显然都比Web应用高。
4. 从2008年苹果公司开通App Store和开放iOS的SDK以来,其两大优势(iPhone的用户界面和付款功能),导致App爆发,但这两项优势,会随着其竞争对手的技术进展,逐渐减弱。但是, 开发Native App犹如造火车,不同的平台相当于不同的轨道(缺乏标准化),这是它的致命伤之一。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