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的可恨之处在于,好端端的“莲花河畔景苑”毁于一旦,楼房建筑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节省材料,垂直承载力很强”的空心桩也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关键是不能有压力差,好比一个人站着,两条腿都是假腿(节省材料),甚至装两根空心管子,仍然“垂直承载力很强”。但是,不能有外力施压,不能有人碰,或者有风吹,一碰一吹就倒了,与人无关,那是压力差。
可悲的压力差,让多少已经住上新楼或准备住上新楼的人们,每天清晨和傍晚围着自己家的楼房转圈吧,检查一下压力差,虽然一侧堆土一侧挖坑的事情同时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一侧堆土或一侧挖坑的事情不同时发生还是经常性的。7月1日清晨,杭州市飞云江路凤凰南苑高层住宅区里的很多居民先后发现24层住宅楼前发生约10平方米坍塌,留下深约1米的大坑。7月2日晚上9点左右,距离上海倒楼事故发生地直线不超过1.5公里处,也是闵行区,名为“南方商城改扩建工程项目部”的工地基抗出现坍塌,网上传闻“临近住宅小区出现沉降”。同一时间,还是闵行区,名为“中祥龙柏苑”的小区楼房发生地面裂痕超过10厘米,小区楼体与地面之间的沥青也被拉扯破损,并有排水管道开裂。不消专家说,全体人民都知道事故的原因:压力差。福无双降,祸不单行,闵行区接二连三的“压力差”,搅得老百姓心惊肉跳。
可惊的“压力差”一再出现,预示着中国建筑业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危急的时刻,我当然还不太好意思说是最危急的时刻。它的真正危急,一边是官商勾结的楼市开发已经演变成官商一体,所谓管理、监督早已经名存实亡,那些“安全大检查”之类的紧急通知不过是走走过场,作作秀而已,自己检查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样子地检查出问题?只能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堆积也有10米高了。另一边是胆大妄为的开发商哄抬房价,欺上瞒下,暴力拆迁,偷工减料,不断开挖房地产业的“基坑”,造成老百姓出最高的价格买最次的房子。这种惊人的“压力差”,或许有一天会让房地产业像三鹿一样轰然倒塌。如果我们不能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就是没有学会对“压力差”举一反三。质量没问题的现代化大厦最终倒在“压力差”上,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有建筑力学的根据。
可叹的是,还有种种“压力差”不为人们广为深刻认知。因此,往往用一句“矛盾多发期”来自圆其说。为什么有了“矛盾多发期”?还不是因为社会贫富、社会不公的“压力差”在短期内过大造成的?解决社会的“压力差”,正是当下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北京晚报 苏文洋)
评论:“压力差”走红的背后
新快报报道,自上海塌楼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后,“压力差”一词迅速走红网络。调查显示,倒塌主因是大楼两侧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原结构设计符合要求。一时间民众哗然:究竟“压力差”是何方神圣,能轻易让一幢13层的在建楼房拦“脚”切断?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建筑专家,虽然官方公布的结论是应该相信的,但网友们的话也不无道理,“请给我们看得懂的解释”。特别是在一些建筑结构方面的专业论坛,很多专业网友也质疑,“希望能公布勘测报告内容”。质疑是公众的权利,解释清楚是专家的责任。
专家们说话,一是得专,这就是要有科学权威性;二是得俗,这就是要让公众听得明白。就像有网友担心的,既然设计合格,那么我住的楼哪天会不会因“压力差”而倒掉?打消这类公众疑虑,应是专家们的分内事。
专家们讲话,也是有舆论导向的。现在之所以一些专家的结论会被公众质疑,主要原因并不是公众的科学素养低、文化水准低、理解能力低,而是有些“专家”的言谈曾经伤了公众的信任,他们或哗众取宠、或代人发言、或避重谈轻,久而久之,公众对“专家”们由毕恭毕敬,到敬而远之,到半信半疑了。好在还未到完全不信的程度。
人们相信专家,是因为相信科学。如果不相信专家,那并不是不相信科学,而是公众更宁愿相信常识。(东剑涛)
转截请注明:文章来自 pc捍卫者 http://www.pchwz.com
本站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pc捍卫者赞同其观点